外卖小哥取货看到2000多单:人都傻了
【外卖小哥取货看到2000多单:人都傻了】7月12日晚,杭州银座购物广场泉城广场店的线上提货处,兼职外卖员陈明(化名)盯着满墙的待取包裹,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视频:“从业三年第一次见,系统显示待取订单2378单,人都傻了!”这场由阿里、美团、京东等平台掀起的即时零售补贴大战,让全国多地商超、茶饮店陷入“爆单”状态,骑手单日收入突破千元,商家却陷入“赔本赚吆喝”的困境。7月12日傍晚,陈明接到系统派单,前往某连锁超市取货。当他扫码打开智能提货柜时,满屏的待取包裹让他愣住——系统显示该门店当日线上订单量突破2378单,是平日的三倍。类似场景在全国多地上演:青岛某茶饮店因参与美团“0元喝奶茶”活动,单日制作饮品超3000杯;济南某超市线上订单激增至1000单,工作人员打包商品至凌晨;杭州某奶茶店因系统崩溃自动接单,店员边哭边制作冰鲜柠檬水。这场订单狂欢源于平台补贴的“核弹级”投放。7月2日,淘宝闪购宣布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,推出“满18减18”新人红包;美团随即跟进“0元喝奶茶”“神抢手”等活动,部分饮品实现“零元购”;京东外卖则通过“品质联盟”吸引高端餐饮品牌,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1-4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.8%,其中即时零售贡献率超40%。
订单激增直接推高骑手收入。7月5日,美团宣布当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.2亿单,骑手严先生单日完成127单,收入1700元;杭州骑手黄晓琴团队创下17个单日破百纪录,周收入从1300元跃升至2800元;青岛骑手卢师傅日均工作12小时,7月10日完成122单,收入700元。
“配送费翻倍,但超时仍扣钱。”严先生展示的订单截图显示,7月12日午间高峰期,3公里订单配送费达18元,是平日的4倍。然而,商家出餐慢、写字楼等电梯时间长等问题仍导致超时率上升。某外卖平台内部数据显示,7月5日全国骑手超时订单占比达12%,较平日增长3个百分点。
高强度工作下,骑手健康问题凸显。杭州骑手刘凤叶在恳谈会上反映:“众包骑手超时仍扣服务分,专送骑手虽取消罚款,但算法未完全优化。”中央社工部等8部门联合发文要求“动态优化算法规则”,但多数骑手表示“缓冲时间仅8分钟,遇到暴雨仍要冒险逆行”。
订单激增并未带来利润增长。青岛某茶饮店老板王师傅算了一笔账:平台补贴后,原价20元的套餐售价降至8元,其中商家承担3元,再扣除食材、包装、人力成本,每单亏损1.5元。“7月10日做了300单,营业额1.2万元,实际利润不到2000元。”王师傅无奈表示。
大型连锁品牌同样承压。某咖啡连锁品牌区域经理透露,参与淘宝闪购活动后,单店日均订单量从200单增至600单,但每单利润从5元降至1.2元。“系统自动接单后无法关闭,部分门店被迫下架畅销品。”该经理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,某门店因未及时下架冰鲜柠檬水,单日亏损超3000元。
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,平台补贴本质是“流量争夺战”。淘宝闪购依托淘宝App首页一级入口,美团闪购联合全国3000个县市区商家,京东外卖则通过“前置仓+闪电仓”网络压缩配送时间。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:“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,平台需通过补贴快速占领用户心智。”
这场补贴大战暴露出即时零售行业的深层矛盾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李鸣涛认为,当前竞争仍停留在“价格战”层面,但消费者需求已向“品质化”“个性化”升级。数据显示,2025年“五一”期间,游泳用品、女鞋、彩妆等非餐饮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%,夜间护理产品订单增长51%。
平台开始探索差异化竞争。美团闪购推出“礼赠专线”,提供礼品包装、定时送达服务;京东外卖联合七鲜超市推出“小时达生鲜”,承诺“缺货赔付”;淘宝闪购则试点“店仓一体”模式,将社区超市改造为前置仓。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《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》明确支持“到店+到家”协同发展,推广“预售+集采集配”等新路径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补贴大战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。北京白领林女士表示:“现在下班路上点‘外卖’,到家就能收到日用品,价格和电商大促差不多。”但过度依赖补贴也暗藏风险。7月5日,美团服务器因订单激增崩溃,部分用户外卖券失效;青岛市民张先生因商家爆单,高铁上的晚餐延迟3小时送达。
“平台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。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伟指出,即时零售的本质是“效率革命”,但不应以牺牲骑手权益、商家利润为代价。随着拼多多预计8月入局,这场“三国杀”或将持续至年底,而如何构建健康生态,将成为行业终极命题。
当陈明终于取完最后一单包裹时,已是深夜11点。他望着手机里“今日收入987元”的提示,又看了眼系统派发的12个新订单,长叹一口气跨上电动车。霓虹灯下,无数个“陈明”仍在城市中穿梭,而这场由算法与资本驱动的狂欢,仍在继续。